何文匯成功爭取外國人侮辱港人粵音?

若「正確讀音」,真要一味以《廣韻》為標準,賤視傳統民間讀音,其中一個後果,就是即使一個人對粵語一竅不通,只要拎着《廣韻》,一樣可以恣意侮辱港人讀錯音。

去年尋找網上「正讀」討論資料時,偶然發現一個韓文網誌,名為「香港音樂+正讀+正音+正字」(現時已閉鎖)。網誌用韓文撰寫,部份內容,內嵌了Youtube上的一些粵語歌,並附上中文歌詞、粵語拼音及韓語拼音。文化交流,本屬美事,惟細看下卻教人滴汗。原來此人乃何文匯粉絲,其網誌所載粵音,皆何氏「正讀」--就算歌手實際唱的,是大眾通用、字典有收的正確讀音,只要何文匯不承認,此人亦不會注上實際讀音,而改注何文匯「正讀」。

更甚者,網誌談及字音時,會附上一幅中大「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關於該字的讀音表截圖。大家知道,「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主要列出何文匯、黃錫凌、李卓敏、周無忌四人的字典讀音。網誌作者卻永遠只會在讀音表上「何」氏讀音一欄框上紅框,指示大家應該使用這個「何文匯」承認的讀音,而不要使用其他學者承認、何文匯不承認的讀音。

一個外國人,研究中文粵音,卻對何文匯的讀音崇拜到如此地步,確實不可思議。但畢竟這是對方的事,他要在個人網誌將何文匯奉若神明,是他的自由。筆者也並無放在心上。

倒是幾個月後,這位網誌作者,到Youtube在筆者發佈的片段上瘋狂炸版,內裏發言,不外是:

1) 筆者反對的讀音不合反切,而該字的國語/韓語符合反切,他會搬出國語/韓語,指出何文匯宣傳的讀音是符合反切的正讀(如雛讀[鋤]);
2) 一些字音,何文匯不承認的實際粵音不合反切,國音同樣不合反切。他會說,國音不合反切,何文匯的「正讀」符合反切,國音不應跟從(如綜讀[眾]);
3) 一些字音,粵音不合古反切,但何文匯收錄為「口語音」,他會說,何文匯已經承認了是通用音,所以不應該拿來做文章(如構讀[夠])。

以上各點,實一言可蔽之:何文匯承認的,可以使用;何文匯不承認的,不能使用。

何文匯在其粵讀文章中指出,粵音在《廣韻》時已經俗成了;《廣韻》之後,說約定俗成,其實只是想「習非勝是」。何文匯視《廣韻》為圭臬,很明顯此人則視何文匯為圭臬:粵音在何文匯出版《粵音正讀字彙》時,已經俗成了,我們不依從何文匯的旨意,當然就是希望「習非勝是」了。

舉一個例。眾所周知,何文匯不承認「簷」有[蟬]音,只承認[鹽]音。但「簷」讀[蟬],除了許冠傑的「檐畔水滴不分岔」,除了何杏楓博士指[蟬]屬後起音,尚有以下字典有收(年份/編者或出版社/書名):

  1. 1962/馮思禹/廣州音字彙
  2. 1974/馮田獵/粵語同音字典
  3. 1977/馮浪波/兩用中文字典
  4. 1980/李卓敏/李氏中文字典
  5. 1984/中華書局/中華新字典
  6. 1985/饒秉才/廣州音字典(廣州話、普通話雙音對照漢語字典)
  7. 1985/何容/新雅中文字典
  8. 1985/陳岫山/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9. 1987/張勵妍、張賽洋/國音粵音索音字彙
  10. 1988/周無忌、饒秉才/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11. 1988/明華出版社/香港小學生中文詞典
  12. 1989/黃港生/商務新詞典
  13. 1992/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蟬列為建議讀音)
  14. 1993/劉扳盛/中華新詞典
  15. 1998/葉立群、黃成穩/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袖珍本
  16. 1996/賴惠鳳/小樹苗學生辭典
  17. 2001/李裕康、劉豔麗、闕道隆/朗文中文新詞典 (第二版)
  18. 2003/曾子凡、溫素華/廣州話、普通話速查字典
  19. 2006/陸貫如/粵音檢索漢語字典

如此鐵證如山之下,此人反駁筆者不滿何文匯獨取[鹽]音時,除了照例搬出合反切之國音為「證」,還補上一句反問,謂「簷的後起音真的是sim4嗎?」直是「擘大眼講大話」。但這也難怪,只拿着何文匯的字彙書當聖經,何文匯既不承認[蟬]音,[蟬]音自然不是後起音了--就算人人讀[蟬],何文匯不承認,[蟬]仍然是百分百「錯音」呢,只是上述字典編者全部發神經,始注上 [sim4] 音。生活在只有何文匯「正讀」的理想國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可以以一副至高無上姿態非議當今港人粵音。

厥後,此人以私人信息向筆者曉以大義,謂正音乃為符合所謂「演變過程」云云;又指我在製造紛爭,勸導我要「和平」、我在「執着雞毛蒜皮的事情,多麼難看」。想來此等「正音」份子一貫伎倆,一曰反客為主,二曰倒果為因,筆者已領教不少。明明他們是紛爭製造者,從《廣韻》搬出一些讀音,名為「正讀」,灌輸大眾,然後說我們日常使用、字典有收的是「錯讀」。一有人反對,激進的,便說是在「製造紛爭」;溫和的,便要這些人與他們那些「正讀」並存。但那些人所謂「並存」,所謂「和平」,就是:他們可以繼續指我們的使用的、大多數字典接受、大多數人使用的讀音是「錯讀」、「俗讀」,而他們的是「正讀」;我們則不能抗拒他們聲稱他們的讀音才是「正讀」。現在我正是反對他們那些「正讀」,便被指在製造紛爭了。

此人在筆者的 Youtube 公開頻道留言,對筆者的語調則客氣得多(倒是對其他使用者則連髒話都用上了):沒有瘋狂高舉何文匯正讀,還坦承粵音未有標準;他聲稱對他來說,「《廣州話正音字典》主張的正音和《粵音正讀字彙》主張的正音,不是完整的正音」。不過正如篇首所述,筆者早已拜讀此人網誌。親眼目睹過有人圈着何文匯「正讀」着人跟隨,今天此人對我說何文匯「不是完整的正音」,恐怕無甚說服力。

或因筆者固執,此人也不願多作糾纏。現在此人移師維基百科「粵語正音運動」條目,不斷將何文匯不承認的讀音加進條目之中,並加上不少個人評語。當中拿着《廣韻》當令箭那種不可一世的嘴臉,令人非常反感。

此人將何文匯愛用來指責港人的「香港人有一個壞習慣,就是不查字典,讀字的時候不經大腦」(何文匯在《粵講粵啱一分鐘》批評有人將浦字讀錯時語)、「真是既可笑又可悲」(何文匯在《粵講粵啱一分鐘》批評有人將簷字「讀錯」成蟬音時語)、一類句式堆砌組合一番,將何文匯主張當成客觀事實,寫進「百科」內。在「百科」內指港人無腦,本身已夠滑稽。說到「韋」字時,此人更公然在維基百科侮辱韋基舜先生:「自稱姓『圍』的韋基舜先生為何反對姓韋讀『圍』呢?真是既可笑又可悲」。一來韋基舜先生並未自稱姓「圍」,此說等同捏造事實[1];二來堅持自己姓氏讀音,有何「可笑又可悲」?但正如何文匯賤視非與《廣韻》系韻書對應的粵音,他的追隨者用《廣韻》侮辱港人,又有何出奇?

令人感到無奈的是,此君對我曉以大義時,對我說:

何博士不是壞人,壞人是罵別人的您。您不需要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您需要成熟的互聯網文化,您需要禮貌,您需要尊重別人的態度。當然我也應該尊重別人的立場。可是我絕對不能看何博士受罵。您知不知道受罵的心情?不知道吧。因為何博士不認識您,我也不認識您,您也不認識我。所以您這樣罵何博士,您這樣罵我,您這樣罵支持正音的人們。

現在回看,原來我是被一個將維基百科當成宣傳何文匯讀音的基地,幾乎將何氏「錯讀」悉數上載,只差未將何文匯作品全文上網、在維基百科加入極為偏頗的論調當成客觀陳述指摘港人習慣不查字典及讀音不經大腦,及在維基百科以捏造事實侮辱他人的何文匯支持者,教導我「成熟的互聯網文化」和「禮貌」。當然我會體諒,我反對何氏某些「正讀」,在某些人眼中,與褻瀆神靈無異,他們說我是壞人,我可以理解。

長此下去,將會如何?此人的網誌曾為許冠傑舊歌《日本娃娃》歌詞注上粵音,歌詞有句「重有尖尖嘅下巴」,他將之標成 zung jau zim zim ge haa baa。問題出在「巴」字的注音。小學生也知道,「下巴」,粵語中一定會讀成下[爬](paa4);即由「巴」的陰平轉陽平、不送氣轉送氣(方言字典或作「下扒」,恐是同音假借)。是的,字書沒有標注「巴」有[爬]音,但「下巴」一定讀「下[爬]」,這就是約定俗成的結果,沒有人有權否定。以廣州話為母語的人,理應可以肯定地 告訴他:將「下巴」標成「haa baa」,是100%標錯了。可現在卻不同。現在「正讀」支持者有了何文匯,何文匯有了《廣韻》;《廣韻》就是他們來自天上的權柄。所以,你膽敢質疑那些支持「正讀」的人錯將「下巴」 標成「下[爸]」,他們反可以說是全香港人發錯音,例如可以說:「巴」字在「尾巴」不會讀錯、「下巴」卻「錯讀」成「下爬」,絕對是許冠傑和港人「不經大腦發音」以致顛倒陰陽,正是「不查字典之過」,真是「既可笑又可悲」。

哀哉粵語。不知哪一天,我們對自己的母語再沒有任何發言權,然後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美國人、日本人、俄國人、義大利人、奧地利人,會拿《廣韻》來「正」我們粵音。

為甚麼外國人可以拿着《廣韻》,肆無忌憚批評港人「讀錯音」,箇中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1] 熱衷何氏正音的無綫電視製作的《最緊要正字》,其中康寶文博士「老屈」韋基舜讀「圍基舜」,但也補充「姓氏主人有最終話事權」。後來韋氏回應謂,「我的姓氏『韋』字,要讀作『圍』音。如果所言正確的話,也就是說我一世人也講錯自己的姓氏。」(文化界挑戰何文匯粵語正音,星島日報,2007年4月24日)今有人則更進一步「老屈」韋氏自稱姓[圍]矣。

8 關於 “何文匯成功爭取外國人侮辱港人粵音?” 的評論

  1. 引用通告: 好一個「旨意」 « 書寫而已 notes and books

  2. speakcantonese 文章作者

    說「治學方法嚴謹」未免抬舉。在下不才,只是想為當今被斥為錯誤流讀的粵音講句公道話。人身攻擊類字眼我向來不放在眼內,若非有人到維基百科散播誤導文章,亦無此文。

  3. luke0504

    粵語文化傳播協會:

    第一次發現文章的時候,我感到這樣:誰讓你沒有我的承諾記載我的事情? 雖然您是粵語文化傳播協會的又名人士, 但您至少要經過我的答應。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正音。請您刪除這篇文章,以免保護權利。

    我真不知道您是位有威脅的人士。您也知道我的影響力幾乎沒有。但我曾經通過何文匯博士的資料,學習廣東話,但我現在要改邪歸正。請您原諒我吧。也許我要跟七千萬粵語使用者道歉。除了我引起爭論到youtube之外,您有已經把握很多關於我的資料。我試圖的結果就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我的韓國博客沒有,維基百科的紀錄已經沒有。只有我的傷痕和後悔。如果您沒有刪除這篇文章,那我沒有機會真正學習而研究廣東話。

    因為我通過何文匯博士的資料,當時才這樣瘋狂於正音。但是越過了很長時間,現在我不在韓國,暫時到北京。在北京,越可以接觸更多的資料。可以解除比如,1974年的《粵語同音字典》。已經寫著時間的間讀第三聲。這是三十多年前,已經時間的間讀第三聲。還有香港電台的節目《創造傳奇》、《同一屋簷下》,我估計當代人都不會讀何博士主張的正音,而且讀成通用音。通用音自然的變成正音。

    我學校的韓國人教授也說,“雖然《廣韻》裏,綜合的‘綜’讀成去聲,但那些紀錄不是宋朝的紀錄,可能是宋朝以前的發音。胡適的白話運動的理由之一,就是清朝的韻書不反映當代的發音。並且,《廣韻》等的韻書不是真正字典,而只是為了作詩的工具書而已。”這可以算是確立我對《廣韻》的真正的認識。

    現在是大學2年級。從開始學習廣東話起,已經過了3年了。那時候,還不懂得語言的自然原理。只是知道,普通話的場合,頒佈《普通話異讀字審音表》,政府強力地樹立普通話。但當時我覺得廣東話畢竟是方言,沒有像普通話一樣的拘束力。香港政府頒佈《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到現在的《廣州話正音字典》為止。我輕視了研究粵語的各界人士的努力,不發現我的井底之蛙,而只看見上傳資料的您太過激。請您原諒我的瘋狂,我的無禮。

    我承認我的錯誤,我又承認現在世界已經改變了。承繼《最緊要正字》的地位,無綫電視曾經播放過《正識第一》。不過,那片節目比《最緊要正字》看得很方便。對“正音”堅持穩健的態度。所以我才可以樹立“正音”的立場。我覺得Ben Sir半途而廢的理由可能是跟港大的祺祺博士和祥祥立場不一樣,所以這樣淘汰了吧。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請你到土豆網看我的帖子吧。

    而且,我親眼看過黃氏的一本書。黃氏他寫的時候,可能是1920年代,已經相差80年了! 當時主張的“正音”,不應該承繼為何博士的“正音”,卻應該取代為符合現在的通用音。我再次向所有粵語使用者道歉,叩頭謝罪。

    如果你不接受我的道歉,而不刪除這篇文章,就可以跟我的信一起記載在您的網站。我現在才發覺,粵語文化傳播協會,就是代言所有粵語使用者的團體。

    我的信到此結束。等待您的答覆。

    孫熙才

    下午9時10分,在北京

    追信:我不再願意跟各位同仇敵愾,跟各位一起研究粵語。我還是外國人,粵語還是十分脆弱。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4. speakcantonese 文章作者

    孫先生,你好:

    1) 我不是粵語文化傳播協會一員,亦非知名人士。區區只是香港一個無名小卒。本網誌所有言論僅代表個人,本人自問未有資格去「代表」任何人或任何團體。

    2) 我想「威脅」一詞乃翻譯失準,以我卑微力量連丁點影響力也沒有,遑論「威脅」。

    3) 謝謝你深明大義,明白何博士的正讀並不是唯一標準。順帶一提,「時間」的間讀第三聲,《粵語同音字典》並不是最早紀錄。

    4) 本文對事不對人,文章從沒有指名道姓,旨在指出「目前這個火紅的『正讀』年代發生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自問文章「有碗話碗有碟話碟」,沒有斷章取義,亦無歪曲事實。全文只是從一個粵語使用者角度對何文匯能以「正讀」主宰一切表達深深的無奈和發出微弱的悲鳴,而並沒有對當時拿着何教授「正讀」批評我們的你進行任何指責或撻伐。閣下對粵語的熱愛,我與有榮焉;你主動澄清立場,我十分歡迎。我不認為你需要為此事道歉,我自問亦沒有資格代表任何人接受你的道歉。但如果我接受道歉就必須移除這篇文章,恕難從命,因為文章要展現的是一個以粵語為母語的人的無力。

    5) 亦恕我愚鈍,我不知道「我現在才發覺,粵語文化傳播協會,就是代言所有粵語使用者的團體」一句用意為何。請參看第 1 點。

  5. 有趣,「外國人」真有趣。主人家不記名記事,仲要話人威脅自己,廣東話有個講法「面係人哋俾嘅」。

    題外話,中文寫到咁叻,掋讚。理性人討論,求知,不是求氣,希望你明白。

  6. luke0504

    我現在才發覺,粵語文化傳播協會,就是代言所有粵語使用者的團體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粵語文化傳播協會不是爲了一個"粵語權威(像何文匯那樣)",乃是爲了所有講粵語而承傳文化的團體。

評論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