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解。救。正讀》有討論「時間」讀音問題,內容比本篇更詳盡。
緒言
時間改讀時「奸」風波,是指在1981年,時任廣播處長的張敏儀,在請教過劉殿爵及宋郁文二人、知悉他們均認為「時間」一字應該讀成「時奸」才是「正音」後,張單憑二人之言,便敕令香港電台所有DJ,包括新聞報道員及日常節目主持,遇到「時間」一詞,必須依從這劉宋二人的「正音」,讀成「時奸」。一場波壯瀾的所謂「正音」運動,於焉揭幕。
「時間」讀時[奸]還是讀時[澗],與本網一般所涉之字音探討略有不同。諸如「彌」讀[尼]還是[微]、「構」讀[扣]還是[救],皆圍繞同一詞義探討--持「正音」論調者,強迫大家必須將「彌」讀成[微]、「構」讀成[救],或必須接受[微]是「彌」的「正音」而[尼]是「錯音」、「俗音」,他們的依據,是一千年前的宋朝《廣韻》。
「時間」一詞讀音,卻與《廣韻》無涉。「時間」之「間」,本身已有[奸][澗]二音,各從平去聲。讀音不同,意義亦不同。類似例子有「覺」字,一讀[教],一讀[角]。睡覺讀睡[教]、醒覺讀醒[角],乃遵其讀音本義而為之。因為[教][角]二音意義不同,所以絕不可胡亂將睡覺讀成睡[角]。
但《廣韻》以至《康熙字典》,均沒收錄「時間」一詞。所以,堅持「時間」必須讀時[奸]的人,不是因為有古代典籍為據,而是他們認為「時間」一詞內的「間」字,其解釋,應取屬於讀[奸]時的字義。他們認為,「時間」讀成時[諫]就會扭曲「時間」一詞的本義。於是,他們將他們的見解,稱為「正音」或「正讀」,並加諸傳媒公眾。
「時奸」改讀引起軒然大波,本欄所附文章肯定只屬冰山一角。唯讀者當在從中察其端倪,思考今學者有依然執着「時[奸]」者,理據是否充份。
第二段中,"或必須接受[微]是「彌」的「正音」而[微]是「錯音」" ,是否應該是"[尼]是「錯音」"?
對,已改正,謝謝。
讀時奸無論是不是正音個音都不好聽,就算是改過來的,人家都是因為個音不好聽才改,已習慣讀時澗就應保持著,讀時奸實在令人髮指﹗時時強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