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網誌

多年前,何文匯著書立說,以「正確讀音」為旗號,宣傳他一套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正讀」學說。

他自行釐定字音讀法取捨準則,再根據他這種準則下,為一些常用字進行審音工作。

這種做法,其他學者及字典編纂者早有為之。但值得注意的是,何文匯釐定字音原則和理據,並非以學術文章形式,發表論述。相反,他將這種由他自己一套規則推演出來的讀音(「何氏讀音」)稱為「正讀」,然後大舉宣傳;不但出書,更主持節目,教讀者觀眾他的「正讀」是「正讀」(即教讀者觀眾「他提倡的讀音」就是「正確讀音」),並指無法以他的規則所推論出來的讀音為「錯讀」。他把這種一家之說的原則,透過混雜在一些在社會出現的錯讀,令不少人以為他的「正讀」,便代表「正確讀音」,或以他的「字音釐定原則」所推斷的字音,便一定是正確的讀音;不是「正讀」的讀音,便等同錯誤讀音。令受眾在潛移默化之下,被偷換概念:將「根據何文匯的標準所制訂的讀音」,視為無容爭議的「正確讀音」。

根據他對讀音的取捨原則所推導的所謂「正讀」,好些是早已被現代社會淘汰、今日已不再流傳、不會使用、甚至字典也開始不收的讀音。這些讀音,非但年輕一輩不曾聽過,連老一輩亦未必知曉。

這種恢復古音的做法,實則無異於將一個全新讀音重新引入日常社會。

常人見何文匯乃大學教授,博士銜頭,加上其弟子,諸位同是教授學者之有識之士推波助瀾,便以為「權威」。何氏等人利用「正音」或「正讀」這個詞的含糊性和不確性,混淆是非,市民、傳媒機構廣受影響。

最明顯的情況是,受影響的人會自以為是在「讀正音」(讀正確的字音),其實只是「讀何文匯認可為正確的字音」。而且他們不會參考其他文獻或坊間字典的說法,更不會理會文字工作者的相反意見,唯何氏出版字書是從。這種做法,有時在客觀事實上,會變成放棄使用一個現代社會被廣泛接受為正確、教育部門建議使用的字音,轉為使用一個與現代社會相異脫節,但何文匯承認的字音。傳媒不知就裏,甚或不辨是非,便成為了何氏的宣傳機器、「正音教徒」。

九十年代「正音」風氣伊始,不少學術界人士直斥其非,經過一段日子,所謂「正音」運動,似乎無疾而終,暫告段落。不過當中被廣播員、新聞報道員採用的讀音,不少仍遺留至今。

二零零六年,一個《最緊要正字》節目,借「正字」為名,在電視中廣泛宣傳「正讀」。節目中何文匯及其弟子親身上陣。觀眾見一眾教授亮相,義正辭嚴地指出觀眾「誤讀」「錯讀」如何如何,「正讀」又該當怎樣,引起一時議論,反對聲音亦隨之再起,矛頭不單直指「主菜」正音之訛,有時更包括「甜品」正字之謬(有說該節目借正字包裝,實為推銷其一己正音)。

將此事件推上另一波浪潮的,是播放該節目的電視台,其配音部門的所有配音節目,都忽然出現好些只有何文匯一家承認,其他字典詞典早不收錄的讀音。可以想像,某人將何文匯出版的所謂正讀字書,奉為聖典,照本宣科,指令配音員盲從,所有該部門配錄製品,包括動畫、西片、紀錄片、廣告宣傳片,無一倖免。此一現象與遺害,相信與約十年前的「正音」運動相比,猶有過之。

更可怕的是,對於電視台為何只選擇何文匯的讀音作為標準,電視台回應,是為了「教育下一代」,所以說會參考讀音書籍,但否認僅取何氏之說作唯一正讀標準。這種「多方參考」的辯說是否成立,大家可從其節目聲帶中,一窺究竟。

既然對方堅決不認,再講也只是口同鼻拗。本網誌成立目的,並不是針對廣義的「正讀」(正確的發音),而是衝着狹義的「正讀™」(何文匯的正讀論),理清何氏對正音的立場,並透過電視台的一些片段,讓公眾判斷,電視台不承認唯何文匯獨尊的理據,是否充分。

而家長亦可以分析利害,為子女選擇節目時,決定是否容許電視台,用這種「正讀」,去教育你們的子女。

誠然,本網誌立場絕不中立,擺明車馬,傾向相信電視台現時的確是將何文匯所決定的粵音,作為文字讀音標準。這點請務必注意。至於孰是孰非,歡迎各位自行判斷。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網誌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謝謝!

3 關於 “關於本網誌” 的評論

評論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