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下的所有文章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審音原則和配詞音與實際讀音的差異》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下簡稱《字庫》)是由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研究中心開發的粵音查詢服務,自2003年投入服務,使用者不計其數。

拙作《解.救.正讀》討論了近年由學者提倡、傳統推波助瀾下,香港人所面對的粵讀問題。不過,對於《字庫》這個大眾日常查證字音的工具,書中幾乎沒有觸及。這主要是因為:

  • 拙作集中討論「電視台正音」和「何文匯正讀」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欲岔得太遠;
  • 大家看罷本書,再比較《字庫》提供的讀音,對這個網站提供的讀音跟現實的差距,應該心中有數;
  • 《粵庫》只是提供四書的讀音作參考,算是「二手」而非「一手」資料。就算要探討,一般都會研究其源頭——即四本工具書——所提供的讀音,而不是引用者。(我懷疑,這也是鮮有學術文章探討《粵庫》取音的原因。)

不過,這個網站肯定影響了不少人對使用字音的判斷。更大的問題是,不少人似乎誤解了網站所提供讀音和一些術語的用意。我就不止一次在發表有關字音的評論時,被一些人拿《粵庫》的「配詞音」批評我的說法錯誤(這情況甚至會在我已經舉出大量字典作憑證時發生)。因此,數年前我已經有寫文章探討《粵庫》字音的想法,甚至已經從《粵庫》網站蒐集讀音資料。但因生性疏懶,私事羈纏,還有種種原因,寫文一事,最後還是束之高閣。

至2015年,《香港經濟日報》旗下的TOPick新聞網站刊登文章,將《粵庫》的「異讀字與否」當成「錯讀與否」來「教導」大眾「正音」。及2016年8月,又有TVB報幕員羅山將「朽」改讀『柚jau2』。種種跡象顯示是《粵庫》影響使致。這令我又燃起寫文章探討《粵庫》注音的意念。這一年多時間,斷斷續續,終於完成這篇《〈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審音原則和配詞音與實際讀音的差異》。可以說,TOPick兩篇「離晒譜」的文章和羅山「離晒譜」的改讀,促成了本文的誕生。

拙文一則嘗試分析《粵庫》的審音取態,二則列舉「配詞音」跟日常讀音的差距,供使用者參考。以下是一些關於此文的題外話:

  • 本想以《解.救.正讀》「附錄」形式,仿照原書格式排版,但因字數和製表空間等掣肘,最後還是決定以獨立篇章發表。
  • 2014年,《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的後繼者《漢語多功能字庫》公佈,本文仍在龜速寫作中,幾乎未面世已過時。好在兩個網站的收音差異不大。本文仍以《粵庫》為研究對象,但在附錄會列舉兩者相異之處。
  • 冠以「初稿」之名,主要是因為第四節的內容主要經電腦分析得來。雖然在寫作其他章節而用到這一節的資料時,會對再檢查一次引用資料的準確性,但因時間所限,無法對這些資料作一次詳細覆檢(否則以我的速度,明年也未必能寫完本文)。當然,既然選擇發表,自是相信當中假使有錯,也屬小錯而不影響全文結論。這個「初稿」就當我在「戴頭盔」吧。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審音原則和配詞音與實際讀音的差異》全文以補充參考形式放在《解.救.正讀》網頁讀者也可按此直接下載。歡迎高明賜正。

自創正音原則

科技發達,資訊唾手可得,不費功夫。網上查粵語讀音,不少人會使用中大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彈指之間便能查得字音,方便非常。

工具就手,惜未必人人曉用。網上不時看到有人以為《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有為字音定「正音」。

例如查「構」字,字庫標出一音 [gau3],一音 [kau3]。其中 [kau3] 音條目,備註指:「gau3的異讀字」。

有人竟然憑此論定:由於 [kau3] 是 [gau3] 的異讀,所以 [gau3] 是「正音」!

此即無中生有、自定體例。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從來沒有講過「非異讀」等於「正音」、「異讀」等同「不正音」。字庫決定何謂「非異讀」(即配詞字),是根據該字庫所引用資料之中,最多音韻學家認同的讀音。所以,到底在這個網頁中哪些字音會被視為「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起碼會受兩項因素影響:

  1. 網頁所引用資料的數量;
  2. 引用資料著者/編者的注音取向。

審音配詞字庫網頁的主要參考書目有四本。其中兩本,即黃錫凌的《粵音韻彙》和何文匯、朱國藩的《粵音正讀字彙》,擺明是以韻書反切為主,實際讀音為輔(或誤)。1941 年的《粵音韻彙》酌收口頭實際讀音,距今逾 50 年,恐難反映今日讀音真貌;《粵音正讀字彙》更明正言順無視實際讀音,擺出所有字典錯獨他對的態度。另外兩本,即李卓敏《李氏中文字典》和周無忌《廣州話標準音字彙》,即使有收實際讀音,亦未必能完全捨棄韻書切音(《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的出版動機,正是因為當時的字典接近傳統反切,使字典注音與實際粵音差距甚遠)。換言之,只要這兩本較為「從眾」的字書的其中一本有收韻書切音,那麼何文匯、黃錫凌的「韻書音」即能取得壓倒性勝利,成為「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不管這個音在社會如何不通用。

這本來沒有甚麼不公平,因為該網凡例已經清楚說明:

註:我們必須提醒使用者,所謂「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是一個統計概念,而非價值評判。我們無意抹煞任何音韻學家的研究成果和意見,相反,我們為每一個讀音提出根據,希望使用者能夠明白自己所讀之音是否廣為音韻學家認同。

這與不少網民搬出《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指「某某是異讀,所以不是正音」,簡直南轅北轍。但由於查字太方便,誰會有興趣在查詢前,先看凡例?

結果,該網頁被一些人以為等同「正音裁判所」,而這種「正音」,便多數是傾向於何文匯一派的「以韻書為切音」的讀音。

這顯然不是網頁的初衷。該網頁首簡介已有提到:

為了照顧香港的語言現實,我們把『香港語言學學會』諸君建議認可的口語讀音亦予吸納。

如果該網是「正音裁判所」,那麼單憑「香港語言學學會的認可讀音」一個「根據」根本寡不敵眾,收了等如不收,何須多此一舉?

無奈總有人愛強作解人,以主觀代客觀,討論粵音問題是搬出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以為執到寶,再以「自創正音」教訓人,反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當然,這已比一些只懂看着根據中的「何」字來指責港人發錯音的盲毛好上了不少。

「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不一定是「最合適的讀音」

收到電視台的回信,說實在,心情是沉重的。因為所謂根據《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不選取異讀音,這種「審音」做法,委實不妥。如何不妥?不妥在於將該字庫標注的「異讀音」敬而遠之。

以下是一些例子,相信足以反映以該字庫「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並不一定可取。

  • 供養,必須讀〔貢〕〔讓〕
  • 芒果,必須讀〔忘〕果
  • 洽談、融洽,必須讀〔合〕談、融〔合〕
  • 繞道,必須讀〔jiu5〕道
  • 騷擾,亦須讀騷〔jiu5〕
  • 懵懂,必須讀〔mung5〕懂
  • 鮑魚,必須讀〔齙 baau6〕魚
  • 蛋白,必須讀〔但〕白
  • 跨越,必須讀〔kwaa3〕越(想像將「掛」字發 k- 聲母)
  • 倔強,必須讀倔〔goeng6〕
  • 尷尬,必須讀監(第一聲)尬
  • 吼叫,必須讀〔hau3〕叫
  • 划艇,必須讀〔華〕艇
  • 橙汁,必須讀〔倀〕汁
  • 黏土,必須讀〔nim4〕土(「廉」音發 n- 聲母)
  • 產卵,必須讀產〔leon5〕
  • 船塢,必須讀船〔滸〕
  • 踢毽,必須讀踢〔見〕
  • 柿子,必須讀〔恃〕子
  • 餡餅,必須讀〔haam6〕餅
  • 一滴水,必須讀一〔的〕水
  • 靜悄悄,必須讀靜〔ciu2〕〔ciu2〕
  • 澆水,必須讀〔驕〕水
  • 洗澡,必須讀洗〔早〕
  • 饅頭,必須讀〔蠻〕頭
  • 拷打、拷問,必須讀〔考〕打、〔考〕問

這些字音,雖然根據該字庫,比我們日常用的「異讀」,更有「根據」,但若說出來,則肯定無人會明白。

只是,該字庫純粹是歸納數據,機械性地在其所選取的有限工具書中,選出「最多音韻學家認同的讀音」,而不是為每字作出審音並推薦一個建議讀音(否則倒不如說是選出「最適切的讀音」好了)。明乎此,我們犯不着以同樣機械式的手段,主觀地以為「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與「異讀」音間,一定之前者為「正」,後者為「副」,甚或「誤」。

大家會否發覺,某些字音,與《商務新詞典》被批評的粤音,有若干雷同?

誠然,此台所做的,就結果(混亂粤音)而言,與上述二書,並無二致。但《商務新詞典》也好,《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也罷,此兩書編輯及工作組人員,無論身份地位,與一個電視台配音部的工作人員,不能同日而語。則若筆者以上述二書辭典編輯同一標準去要求電視台,似乎期望過高,亦不切實際。

所以,一開始接到電視台回覆,火上心頭,也有衝然要立即回信痛罵始作俑者。不過幾天下來,思前想後,心想假定電視台那位工作人員必定是無事生非,不甚妥當。反而電視台有心為每字查讀音,以示尊重,未嘗不是好事。

既然設立這個網誌目的,是希望電視台能認真審視一下現行決定字音的制度,則責罵,是無補於事了。以下是筆者的回信,現靜候電視台的反應。

我不懷疑配音部對於粵音的重視,惟有一事尚請貴台審重考慮:《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中,有配詞的字音(即並非標為「異讀」的音),並不一定是最合適的讀音。

正如該網頁所言:「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是一個統計概念,而非價值評判」。《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中,一個字音是否「有最充份根據」,祇是根據所選材料歸納的一個統計數字。統計數字可作參考,但不應作為一個取捨的「絕對標準」。基於該統計數字取材的侷限性,在某些情況下,「異讀字」的價值,並不比「非異讀字」為低。

請貴台明白,一個合適的讀音,不能脫離生活的語言經驗。因為語言之所以存在,目的,是為了與人溝通,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電視作為一個單向傳送的服務,觀眾作為受方,若觀眾得經多一輪思想,或得靠字幕,才能明白貴台要傳遞的訊息,則語言作為溝通的作用,便大打折扣。

我以為,對網頁上所標注的「有最充份根據的讀音」及「異讀」之間做選擇時,無視現實生活環境,劃一地取前者而捨後者,這種過份簡單化的原則,殊不可取。

正如上函提及的「雛」字,以所舉出之字詞典,再加上各大方言區的實際情況為據,該字庫認為「有根據」的讀音,即貴台選取的字音,在粵語社群(不單香港)而言,在今時今日,是沒有足夠信服力的。

「雛」是一個陽平轉陰平的變調。如果因為網頁上指陰平聲是「變調」而捨棄之,那麼「芒果」的「芒」字,根據此網頁,也不可以陽平轉陰平,即是只能讀陽平聲(忘),唸之如「忘果」。雖然單就《粵語審音配詞字庫》而言,這亦是有「充分理據」的讀音,但卻顯然是違背了實際情況,亦肯定無法有效與人溝通。

又例如「墊」字,墊支是讀如「電」支、鞋墊則讀如鞋「薦」;如果根據《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則貴台只能讀「din3」音,這個音,已經沒有任何常用字同音。

但如果選擇這種字音作為貴台向我們觀眾溝通的字音,我們肯定無法明白。語言一旦陷入混亂,一旦人與人之間無法依靠該語言順利溝通,即該語言便失去了作為語言的存在意義,很可能由混亂以至消亡。

基於這層考慮,本人亦非在提倡字音可以隨便亂讀。反而,我認為《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確是一個可堪參考的資源。老實說,對於貴台配音部幾乎逐字查遍這種認真態度,本人十分佩服。但本人只想指出:單純以「異讀字與否」決定是否成為配音員使用的讀音,這種方法,有待商榷,因為這也有可能造成「無法順利溝通」的局面。我肯定,這亦非《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的設立原意。

有關粵音參考,本人大膽建議《廣州話正音字典》。此書字音是由粵港澳三地專家討論的成果(審音委員後附)。還有一本由何國祥博士整理的《常用字廣州話異讀分類整理》,列出廣州音字典、李氏中文字典、中華新字典、同音字彙、中文字典、辭淵、粵音韻彙的收音對照比較,並註有廣州話建議讀音,惟此書應難於市面找到。

但無論字書辭典有多權威,懇請閣下勿忘記:書本終究是死的,而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是活的。除非閣下不懂說廣東話,否則一個常用字,社會上的人怎麼讀,您是一定會知道的。當一個字音的的確確為大眾所接受而又被語言學者所認同時,我認為,不必將《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中的所謂「異讀」,視為洪水猛獸,更不提一些社會大眾習以為常的字音,礙於《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選用材料的年期,而並未收錄。

(Edit: 27/5 增加澆、饅、澡、拷四字字音比較)